Weirdo friends, let’s be a creator, not a consumer. 家教 禮拜日在家教網再次發了文,沒想到很快就有收到回覆(而且我覺得還不少)。 其實有點緊張,但也蠻期待的,畢竟是有錢的工作,終於不是當米蟲了。 不過對於自己的期望是在教學之外,還有餘力去觀察一些我所好奇的事情(主要像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樣)。 現在已經上了兩個家教(還有一個明天要去),有一個深深的感悟是:「這真的是高度專業的行業」。要教的這些東西我都會,但我不知道要怎麼教不會的人:( 我還需要不少的時間來練習與努力,不過多上幾次課一定會變好的! 文湖線 高架化、穿梭在周邊的建築中、夠快的速度,車廂的配置與顏色,這幾點讓我有在當日本上班族的感覺,淡水信義線的高架段就很難帶給我這樣的感覺。 這對我來說其實蠻奇妙的,我同時也很享受這樣的氛圍。總是會不自覺地停下手邊的閱讀,看向窗外復興南/北路 or 成功路上的建築。雖然我搭文湖線時總是有點擠,不喜歡。 關於修課的思考 先說結論,我最後退到剩下23學分。 因為精算了一下所需要的學分數,我這學期修太多通識課了(我修的量直接超過畢業門檻),每學期不用修太多,反倒需要平均分散在每個學期,以確保我有比較「輕鬆」的課可以自我調適。所以自我評估了一下,我對於每堂課究竟是「非常有興趣」還是「一般般」,我就以這個標準退了兩三門課。 不過說是在退課,我也特別寫信去加簽普心(最後真的獲得授權碼了)。這麼做主要是為自己雙主修留個後路(心理系),我最後留著「總體經濟學」這門課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了經濟系)。會突然在最後一次加退選做出如此大的動作,除了我想要接家教+需要空出時間來處理活動,就是「我沒有把握同時掌握如此多堂學識」。把課修完並得到分數並不難(應該啦),但要修得好與深刻轉化為自己的收穫是很需要時間與精力的。 這個觀念是於Heptabase的創辦人當年在台大的修課心得中看到的,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就偷過來用在自己身上! 在校園中散步的感覺 可能這就是空堂的魅力吧,從來台北以後,棟與棟之間的移動絕大部分都是騎腳踏車(下雨天也是)。禮拜四下午時從管院走到總圖(腳踏車就放在管院),拿著小相機走走拍拍、看著路上的人。寫到這才發覺自己很久沒有仔細觀察校園了,大多時候都騎著車呼嘯而過。不過偶爾散散步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是散步的時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