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個泡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9月 22, 2023 我還在,給我一點時間調整一下唸書、閱讀、與紀錄的比例。 因為實驗室的生活改變了我可以運用的時間。-更或許該好好思考自己想紀錄的到底是什麼?究竟是每天的日記還是更深層的思考(?),或是自己這個禮拜學的知識分享希望可以像以下這種閱讀再產出的文章或是經過內省後的個人感悟,而不是在想睡覺的時候寫的單純紀錄。今天晚上好像沒有事情,來試試看。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大學第十二周回顧 20241118~20241124 - 11月 25, 2024 禮拜日第一次打慢速壘球 FB是什麼過時的東西嗎 禮拜一如往常一般去當志工,在閒聊時,我詢問他們是否還有在用FB。 結果如我所想「國中生已經不用FB了…」 老實說,並沒有很意外。 來到大學之後,大家說要加社群媒體的好友,第一時間拿出來都是的Instagram 。 Facebook 的功能大多剩下系隊的調查與社群,可能還有購買小卡或之類的交流區。 但我蠻喜歡加大家Facebook ,因為可以玩「戳一下」,這可以說是聯繫感情的最好方式,不需要陷於制式的開頭、面對重新開啟話題的困難,只需要動動手指,便能得到對方的回應。事實上,我也有只會藉由「戳一下」來交流的戳友,儘管現實中與訊息完全沒有互動,也沒有關注對方的生活,但是我們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和對方互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訂定寒假開始後的生活目標 在這禮拜五的 Appier 企業參訪後,開始意識到累積自身經歷與實力的重要性,因此當天回去整理出自己接下來想要專注於的領域與事情。目前大致如下: 課業:分數還是很具有話語權的。 Side Project:想要在下學期結束前產出成果,並以此來投相關實習。 攝影能力的增強:學習Photoshop,並更加專注於人像攝影 持續探索想要帶入TBD(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專題 想是這麼想,不過我還未準備好全心投入於此,現在還是有點太愛玩了。 但一想到要為自己未來的打算,想要放鬆的心完全消失,現在的我更希望花時間在對未來有益的事情上。 Side Project - 網頁架設 Side Project對於資訊相關的科系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如何運用課堂所學來產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或成果。 最近愈發覺得宿舍那台半閒置的電腦可以有更大的作用,因此昨天(禮拜二)把它清乾淨,刪除一些過去曾用到的肥大軟體,最後變成一台還算乾淨,僅剩下程式編譯軟體與瀏覽器的電腦。 我的決定是把這台電腦當作「NAS」與「個人網站的Server」(這也是我在寒假想完成的Side Project)。會這麼想是因為宿舍能24小時不斷電與網,看起來蠻適合當作伺服器的。 我在實作認為前者可能稍微容易一些,簡單爬了一些文,大概只要下載軟體與設定就能解決。 後者則是重頭戲,要如何把原本個人網站的功能一一實現,並且加入我想新增的內容(會員、照片串流等等),同時也要研究SEO來提升流量跟創造收益(希望如此)。現在就是在畫一個很大的大餅,有沒有時間完成... 閱讀完整內容
大一下第二週回顧 20250224~0302 - 3月 03, 2025 Weirdo friends, let’s be a creator, not a consumer. 家教 禮拜日在家教網再次發了文,沒想到很快就有收到回覆(而且我覺得還不少)。 其實有點緊張,但也蠻期待的,畢竟是有錢的工作,終於不是當米蟲了。 不過對於自己的期望是在教學之外,還有餘力去觀察一些我所好奇的事情(主要像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樣)。 現在已經上了兩個家教(還有一個明天要去),有一個深深的感悟是:「這真的是高度專業的行業」。要教的這些東西我都會,但我不知道要怎麼教不會的人:( 我還需要不少的時間來練習與努力,不過多上幾次課一定會變好的! 文湖線 高架化、穿梭在周邊的建築中、夠快的速度,車廂的配置與顏色,這幾點讓我有在當日本上班族的感覺,淡水信義線的高架段就很難帶給我這樣的感覺。 這對我來說其實蠻奇妙的,我同時也很享受這樣的氛圍。總是會不自覺地停下手邊的閱讀,看向窗外復興南/北路 or 成功路上的建築。雖然我搭文湖線時總是有點擠,不喜歡。 關於修課的思考 先說結論,我最後退到剩下23學分。 因為精算了一下所需要的學分數,我這學期修太多通識課了(我修的量直接超過畢業門檻),每學期不用修太多,反倒需要平均分散在每個學期,以確保我有比較「輕鬆」的課可以自我調適。所以自我評估了一下,我對於每堂課究竟是「非常有興趣」還是「一般般」,我就以這個標準退了兩三門課。 不過說是在退課,我也特別寫信去加簽普心(最後真的獲得授權碼了)。這麼做主要是為自己雙主修留個後路(心理系),我最後留著「總體經濟學」這門課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了經濟系)。會突然在最後一次加退選做出如此大的動作,除了我想要接家教+需要空出時間來處理活動,就是「我沒有把握同時掌握如此多堂學識」。把課修完並得到分數並不難(應該啦),但要修得好與深刻轉化為自己的收穫是很需要時間與精力的。 這個觀念是於Heptabase的創辦人當年在台大的修課心得中看到的,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就偷過來用在自己身上! 在校園中散步的感覺 可能這就是空堂的魅力吧,從來台北以後,棟與棟之間的移動絕大部分都是騎腳踏車(下雨天也是)。禮拜四下午時從管院走到總圖(腳踏車就放在管院),拿著小相機走走拍拍、看著路上的人。寫到這才發覺自己很久沒有仔細觀察校園了,大多時候都騎著車呼嘯而過。不過偶爾散散步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是散步的時候... 閱讀完整內容
大一寒假回顧 20241221~20250216 - 2月 16, 2025 寒假倒數兩天,我人現在正在香港機場,決定來好好回顧自己這個寒假的行程。 過的比想像中快很多,活動一個接著一個的來,日子悄無聲息的溜走。 寒假究竟是一段休息的時光,還是一段脫離校園內的學習呢? 我自己的答案是後者,不過也有休息到啦,只是可能不多就是。 以下的段落們依照時間序排列,寫的內容可能有些不明不白與令人疑惑,請大家見諒。 --- 更:到開學前一天了,再不發真的會過期,今天晚上來趕工一下。 不過今天遇到些亂流 + 感觸真的沒有那麼深,自認為有點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感覺,覺得奇怪或不通順的地方請自行忽略。喔對了,這同時宣告部落格復活了,我不能再繼續停在第十二周,希望這學期可以看到「十六」這個數字。 美國行 雖然在IG已經有寫過,但在兩個月後回顧又是另外一種感覺,尤其是在去完香港以後。 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體驗,第一次踏上大洋彼岸的土地與城市。 夢想從此開始,但也從此刻開始凋零。 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所潛藏的生活壓力、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遙遠的家人與家鄉。 現在仍然抱持著和IG貼文中一樣的結論:「想要在此處獲取最好的知識,並且取得一席之地(至少不要餓死),但我清楚總有一天要回家的。」 劉威廷請好好地唸英文,如果你真的想要出國的話。很感謝媽媽跟舅舅讓我能出國增廣見聞,這些隱性的收穫與經驗是任何書籍所無法帶來的,人總是要親自體驗過才會頓悟。 題外話,如果還有機會到美國旅遊,我想要去的城市有以下三個:西雅圖 \ 紐約 \ 波士頓,其中又以西雅圖為首。主要是受了「西雅圖夜未眠」的影響,讓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浪漫的地方,加上依山傍水與舒服的氣候,如果未來能在微軟工作就好,能夠同時滿足我的願望。 羽球寒訓 這是第一次整周泡在球館,而且還是很貴的羽球。 過去這麼長時間的碰同一種球類是學測後\暑假的晚上,我基本上都在家附近的籃球場投籃。跟場邊的阿公聊天兼拜師學藝(小學的時候就認識了),我離開高雄的前一天晚上也有去看他,看著他同樣在跟一群國中生們聊天打屁,心中有股很強烈的暖流。 離題了,繼續回到寒訓。 被教練修正過後真的不一樣,過去真的都在亂打。我記得我高一上很喜歡打羽球(雖然很菜就是),可能是想要把球打遠,最後喜提手腕受傷(休息了兩周)。會記得這件事是因為有些嚴肅的英文老師特別問我的手腕是怎麼受傷的(不過我當時是小老師),她聽到理由的時候蠻疑惑的,她可能在想「打羽球是要怎麼用傷手腕」。 總...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